夏日,暖阳高照,茂密的树林、平坦的水泥路、依山而建的传统古村落,还有热情的村民,汇聚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如今,在边远的习水县良村镇洋化村,屋舍俨然、山清水秀、家邻和睦,已成为当地群众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用水安全关系民生,对于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良村镇洋化村白土台组的村民而言,用水难题更是糟心不已。过去,这里仅有简易供水设施,结构简单、管网陈旧,供水不稳定、水质难以保障,不能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良村镇洋化村白土台组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村寨,现有常住村民65户258人。为进一步保障当地村民安全饮水,筑牢传统古村落保护“防火墙”,黔港澳同心慈善专项基金出资52万元,支持良村镇洋化村实施白土台村民组安全饮水项目和半坎书院修缮项目。
“该项目实施后,不仅解决了传统古村落的消防用水安全,更让当地的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大大提升。”据洋化村村党支部书记张良远介绍,白土台村民组安全饮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维修安全饮水和消防共用的蓄水池两个共500立方米、铺设5公里管道、维修现有的提灌设施等。
半坎书院是在良村镇洋化村过去开办的一间私塾馆修缮而成,这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曾先后走出州官1名、县官17名、秀才38名。因年代久远,私塾馆逐渐残破。在黔港澳同心慈善专项基金的支持下,该书院得以修缮,半坎文化也逐渐成为良村的主打文化品牌。
据介绍,如今洋化村在修缮后的半坎书院内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时还在这里召开群众会、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等,不断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岔河镇天水池村天水池组位于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属边远村寨,现有常住村民132户520人,过去,这里村民安全饮水得不到保障,急需建设安全饮水项目。
经过前期规划设计、财政评审、群工工作的推进,黔港澳同心慈善专项基金共出资70万元,支持三岔河镇天水池村实施天水池组安全饮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600立方蓄水池、800米长的管道安装、一座11米长的拦水坝和一个沉砂池。目前,三岔河镇正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抓紧施工,确保早日完工投入使用,村民们即将告别过去用水难的日子,迎来清澈、干净的自来水。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生课外活动教学设施,今年,黔港澳同心慈善专项基金还出资75.7万元在良村镇茶园村茶园小学提质改造校园活动场地,维修改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和综合楼等。
据了解,黔港澳同心慈善专项基金由中国经社理事会、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发起,贵州省政协办公厅、贵州省慈善总会和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设立。近年来,黔港澳同心慈善专项基金已累计资助197.7万元支持习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