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关怀版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遵义市人民政府  
习水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字号:

习水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2018年116日在习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习水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习水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与会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和“项目建设”攻坚大会战,以铁的纪律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转型加快、质量向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再创新高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2亿元,同比增长14.5%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0.03亿元,同比增长9.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15亿元,同比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98亿元,同比增长17%;财政总收入完成25.56,同比增长2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5亿元,同比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344元,同比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469元,同比增长10.4%

    (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攻坚行动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聚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全县4700名干部职工奔赴一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春夏秋冬”四季攻势紧紧围绕县摘帽、镇变化、村出列、户脱贫目标任务18个贫困乡镇全部脱贫摘帽,127个贫困村出列112贫困村发生率降为6.3%;贫困人口降至13075,贫困人口发生率降为1.95%农村危房改造完工16872户实施农户改厨、改厕、改灶等人居环境整治59861户。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129处,建成投用小水窖2957口。完成通村路1200公里、小康路1464公里、通组公路195公里,行政村通客运247个,开通贫困村客运线专线27条。110kV银龙变-35kV伏龙变线路、习水庙坪110kV变电站Ⅱ期扩建等工程全面完工建设,解决无电户通电126户。新建基站1136个,完成24个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行政村100%通宽带。围绕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六个一”工程,落实农业产业扶持28910户,5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2万贫困户发展产业;累计发放特惠贷68648万元(2017年新增25681万元),其中入股国有公司38261.9亿元,分红1900万元完成技能培训27840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1282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6928个,吸纳4353贫困人口就业。各项保障资金兑现到位,其中,已拨公益林补偿金1119.3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已拨5543.76万元,医疗扶助资金已拨6100万元,计生补助资金已拨1002.99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已拨9898万元,教育资助资金已拨4791.6万元。

   (三)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三次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从去年同期的20.0443.35:36.61调整为18.61:43.7:37.69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快速推进。荣获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称号。黔北麻羊中央厨房、45万吨生猪饲料厂等项目建成投用;县城农产品交易市场、500万羽黔北跑山鸡等项目正常推进。全县实现生猪存栏82万头,出栏84万头,畜牧业占比53.36%;完成生猪家庭农场选址农户80户,建设习水麻羊大户栏舍260户,上栏麻羊7500只;蔬菜订单种植5.5万亩,建成蔬菜大棚240个,完成红粮种植12万亩;农产品加工转换率完成38%;农业增加值完成32.74亿元,同比增长8.9%。新建农村淘宝服务站60个,农特产品上行网络零售额1.86亿元。完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有机产品申报认证受理1个。

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和“千企引进”工程,全县新增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7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8.3%;全县白酒产量完成3.25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完成12个煤矿综合治理,煤炭产量完成426万吨,发电量完成40.08千瓦时。水泥建材产量完成104万吨。正式启动中国习酒城建设,完成茅台201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智能终端制造园温水智能终端制造园一期工程等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用

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02亿元,同比增长13.5%;服务业新增入规企业17家。新增企业127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789户商品房新开工面积52.42万平方米,销售32.41万平方米。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县城游客集散中心、东风湖湿地公园、鳛部森林公园观光小火车、四渡赤水体验园、黄金湾汉代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土城景区成功申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岔河丹霞谷景区顺利开园;完成县城岷山路温泉钻探;启动习水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完成4A级景区丹霞谷景区和四渡赤水纪念馆与省市数据平台接入工作;全县接待游客4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56亿元。

   (四)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完成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110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52.42万平方米。希望国际城、红都世纪城六期等商业开发项目正常推进;麒龙香山美域、箐山片区房地开发项目、二郎电厂职工安置房等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华润B段、习酒大道延伸段、岷山路延伸段木楠坝等城市路网主干道建成通车,完成洋台湾隧道边坡治理、伏龙立面改造工程等城市配套功能项目建设。关坪、东区二期、华润大道A段等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原农机厂片区、伏龙、木楠坝(二期)等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乌江南路、杉王大道、娄山北路等“白改黑”工程竣工投用。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台村村、石门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寨;仙源、土城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完成8个深度贫困村村庄规划设计。国家卫生县城进一步巩固,土城镇、官店镇、寨坝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

   (五)全力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4亿元,同比增长23.5%,上报产业投资84.09亿元,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6.49%;新增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累计在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128个,排全市第2位。全县全年计划实施131个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县城智能终端产业园、金家沟水库等40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环北大道、红豆杉康源等61个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正常;江习古高速公路习水至寨坝段建成通车,习正高速快速推进。累计争取到位上级预算内补助资金3.2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3.14亿元,省级资金0.09亿元,市级资金0.02亿元。

   (六)生态保护日益加强,环境治理成效突出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完成营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57.39%。建成乡镇森林公园7个。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获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定完成国民经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县城环境空气质量(API指数)均达优良等级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官店镇新庄村、土城镇华润希望小镇等6个村寨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投用,隆兴镇、官店镇等20个村寨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有序推进。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和环保执法百日攻坚行动,整改办结环保信访投诉案件75件,办结率100%

   (七)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国有企业、农村、投融资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8家县属国有企业优化重组为5大集团转型发展。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调整7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封闭运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扎实推进农村水利水务体制、职业资格、教育综合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初步完成,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国首例跨省新农合+大病保险赔付习水患者在泸州医学院成功获赔,跨省异地就医报销正常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县市场主体达19575户,同比增长53.54%。完成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6.84亿元,同比增长20.56%

   (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持续提升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166人,上线率达45.14%。控辍保学工作有序推进,初中辍学率为0.07%。城关幼儿园、温水镇第三小学建成投用;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试验大楼正常推进。县医院县域远程中心建成投用。新农合参合率98.24%,城镇职工医疗参保率9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2.62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58万人完成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10712人,新增城镇就业92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管理持续加强,“两抢一盗一骗”案件发案率下降23.42%,“平安习水”建设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总体来看,全县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增长实现稳中有进,发展的支撑性不断夯实、结构性不断优化、协调性不断增强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越守越牢强长板和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稳增长和惠民生协调共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从当前发展形势分析,我县经济增长速度未达年初15%的预期目标,由于煤炭、电力等传统重点行业支撑乏力,导致工业持续增长的动能不足,全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压力较大二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品牌不强、品种不丰、品质不优,市场需求与贫困乡村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不够,生产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三是投资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占比不高,工业投资增速回落,民间投资增长乏力,资金来源趋紧。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仍需加大,新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准确分析研判,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更加有效应对。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起航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安排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确保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平稳较快增长,如期完成减贫摘帽目标,率先在全省贫困县中实现全面小康,扎实推进“七个习水”建设

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0亿元,增长13.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8亿元,增长23%;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8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30亿元,增长17%;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4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105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425元,增长11%以上;人口自增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落实:

  (一)全力聚焦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好扶贫攻坚“四场硬仗”,加快补齐收入短板和各类硬件短板,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全面推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工作目标,确保完成1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减少0.4万人,全县贫困人口发生率控制在1.4%以内。二是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通组路100公里。新建隆兴太平渡、二里观摩桐梓河、习酒美酒河等大桥。实施11个镇乡供水提升工程;完成铜灌口、大茅坡、金家沟等水库建设。新建通讯基站210个,新建光缆(纤)线路1500公里。深入推进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农村数字电视延伸覆盖规模新增1.5万户以上。在2017年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基础上,再计划搬迁至县城4929人。三是精准实施“重关爱,促发展,助脱贫”教育关爱行动,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模式,压缩6%行政经费全部用于教育扶贫,保障落实贫困户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拎包入学”,坚决防止因学致贫、返贫;精准调查核实,确保教育资助全覆盖。四是全力推进医疗健康扶贫。继续推进“五重医疗保障”,实行21种重大疾病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先治疗后付费的集中治疗;继续开展“医生+患者”、慢病管理直通车和重大疾病贫困患者采取集中救治工作。五是启动实施农村贫困家庭收入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用好用活各类扶持政策,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一长两短”产业,实现脱贫产业覆盖到所有贫困户,确保带356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全面实现5个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

   (二)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做大数字经济产业。以政府数据融合发展为突破点,着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数据集聚融合发展、智能化产品制造引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大数据综合应用创新示范“五大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大数据+”全域融合发展态势。加大习水智慧城管大数据系统、民生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远程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大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平台提质应用。建成公众信息服务中心,启动建设智慧城管二期工程、智能交通四期工程,构建以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二是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国家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步伐,确保农业增加值完成32.8亿元。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启动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村庄规划编制121个,启动10个乡村振兴试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六个一”产业工程,结合“一长两短”产业扶贫大力推进玉米调减工作,大力发展畜牧、茶叶、果蔬、烤烟、有机红粮等主导产业,助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实现年出栏生猪90万头、肉牛7万头、麻羊40万只、家禽600万羽、蔬菜12万亩、烤烟1.8万担、经果林4.2万亩、有机红粮2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9万亩以上。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公司+基地+中央厨房+线上线下体验店”等生产经营模式,新增专业合作社15个,发展家庭农场200个。巩固“习水麻羊”、“习水红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增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22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3个。实现产地认证达60%以上,农产品认证达40%以上。三是转型升级传统工业。紧紧围绕“五基地一中心”建设目标,加快传统产能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80亿元以上。坚持“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发展思路,加快“中国酱香·赤水河谷”白酒产业带建设,完成中国习酒城总体规划,启动中国习酒城工业旅游项目(一期)建设。大力支持习酒公司成立习酒集团并上市,推动茅台201厂、小糊涂仙、宋窖、安酒等白酒企业转型发展,全县实现白酒产量3.4万千升,销售收入达45亿元以上。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凝聚工业大数据产业力量。完成15个煤矿综合治理、4个技改项目,生产煤炭450万吨。启动关闭习水电厂工作,有效推进习水电厂与二郎电厂二期建设“一厂两网”,完成发电量50亿千瓦时以上。完成23“千企改造”重点项目任务。提升水泥及制品生产技术,完成水泥产量100万吨。加快贵州世嘉科技纳米新型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全力促进盛世国泰、习智科技智能制造达产,实现产值50亿元。新建良温园工业区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盘活用好现有园区标准厂房。大力推进页岩气、天然气、风力发电开发利用。

  (三)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是继续深化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创新,大力实施“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扎实开展村寨污水收集处理建设项目,确保在2年内完成全县220余个村级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实现赤水河流域干流乡镇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2018年完成三岔河镇、程寨镇、寨坝镇、温水镇等乡镇80个村级污水处理工程和10处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7万亩,确保退出连片产业、连片生态。继续实施天保工程二期项目,森林覆盖率达58%以上二是以环境保护“风暴行动”、“双十”利剑攻坚行动为抓手,严厉查处大气、水资源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统筹推进“四河四带”建设,严格实行“河长制”管理。建立联合合作机制,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赤水河流域,尤其是赤水河干流区习酒、土城、醒民等乡镇环保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向赤水河偷排、漏排污染物等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行为。三是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责清单,加强绿色生产政策引导,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和生物防治病虫害,加强清洁能源普及,建成投用县城天然气利用工程,推动“气化习水”。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以上。

   (四)着力培育发展第三产业,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加速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突出“一区两中心”建设重点,加快“六区”产业布局规划,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大格局。围绕“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中国习酒城特色小镇工业旅游项目(一期)、鰼国文化园、习酒森林酒文化公园、习水县土河苗寨和桑木温泉特色小镇基础设施PPP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健全和完善第三产业统计工作机制、督查考核机制、联动互动机制,奋力开创习水第三产业发展新局面。二是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实现“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县城游客接待中心、鳛部森林公园观光小火车、东风湖湿地公园、黄金湾汉代遗址博物馆、土城游客集散中心、四渡赤水体验园、青杠坡国家级烈士纪念地、习水河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鰼国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中国习酒城;启动土城景区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提档升级4A级旅游景区丹霞谷和四渡赤水纪念馆,成功创建3A级景区9个。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三是积极挖掘市场消费潜力。依托“一区多园”大力发展酒类、建材类、生活类运输物流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农商旅综合体、希望城美食街、新华星源国际、汽车交易市场二期、五洲国际商贸城二期、黔北商贸城二期等项目建设。搭建产对接平台,依托黔北商贸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探索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的合作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增量提质。持续提升商贸、住宿、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加速发展信息、金融、电子商务、中介服务、家政等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商贸物流业态。市场主体增速达30%以上四是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抢抓国家建设“健康中国”机遇,因地制宜打造“医、养、健、管、游、食”等大健康全产业链,积极推动大健康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康体运动等大健康产业。着力打造鰼国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桑木、岷山路“温泉”旅游开发,突出城镇旅游度假地产、康养产业“两产”发展。培育大健康产业成为助推“七个习水”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投资稳定增长

一是着力做大投资规模。紧紧围绕“三大战略”行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精选谋划、储备、开工、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保持投资强度,做大投资规模。全年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30个,总投资720.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7.21亿元,其中城建项目62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6.27亿元;服务业项目44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4.31亿元;工业项目47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5.09亿元;交通项目16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7亿元;旅游项目68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8.51亿元;民生项目62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8.51亿元;农林水利项目31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0.92亿元。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根本举措,集中精力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大工程项目147个(含省市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642.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0.21亿元;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岷山路二期安置点、青杠坡纪念广场改扩建工程、五洲国际酒店等项目建设;确保盛世国泰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青杠坡纪念广场改扩建工程、中国丹霞谷旅游景区(二期)建设项目、九岩坝至红圈子公路、环北大道(箐口至伏龙加油站)一标、环北大道(伏龙加油站至黄木坪)二标建成投用;新开工建设全面起跑幼儿园一幼、县城官坪温泉开发项目、柑甜至马临道路工程、麒龙香山美域建设项目(B段商住开发)、妇幼保健院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保丰水库、全民健身中心活动中心、习酒特色小镇、同民农业特色小镇、桑木风电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江习古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三是抓好项目储备。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医疗卫生、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大城建等领域,谋划编制一批重大支撑性项目,扎实推进PPP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不断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提升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五大国有公司信用评级,增强融资能力,加快向市场化、实体化、证劵化转型发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继续深化教育体制和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切实转变职能。全面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企业监督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实行一站式服务和封闭运行,研究制定行政审批“见事不见人”机制,健全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和并联审批制度。建立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公布县级收费目录清单。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制定并公布政府定价目录。三是全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良好投资发展环境的“洼地效应”“连锁效应”和“亲和效应”,建立环境测评和环境评价互动平台,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安商富商、助推发展。重点围绕“321+”工作思路,努力在产业招商和环境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保持30%的增速,新签约项目跟踪服务确保100%到位。

   (七)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2%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3%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以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中考参考率超过90%,总平均分在2017年的基础上提升10分,普通高中录取分数在2017年的基础上提升20分;2018年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达到2200人。积极支持白酒、农业等领域科技推广利用,确保 2017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79%以上。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县城幼儿园3所,乡镇幼儿园2所。开工建设县城第八小学。二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县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仁爱健康产业园、县疾控中心实验楼的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医疗联合体和专科联盟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 开展乡镇卫生院“三优三化”;进一步抓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全面开展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各类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以城镇新增就业工作为重点,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技能培训2000人以上;转移农业劳动力7000人以上。提升敬老院管理水平,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床位利用率达85%以上。深入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全县综合参保率达9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升7%10%四是着力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切实稳定市场价格,坚决打击各种价格欺诈、价格垄断、违规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完成全县建材价格监控、商品房明码标价检查、银行系统收费检查等工作。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平安习水”创建活动,深入推进风险管控,确保重大涉稳事件24小时预警率达100%。狠抓Y-STR数据库建设,全面启动全县Y-STR数据库和DNA实验室达标建设工作;力争新建高清监控点300个,整合社会资源1000个,全县“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在线率达90%以上。六是扎实抓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十件民生实事”。

各位代表,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锁定,重任在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习水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