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习水县在全面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审视县情特征趋势,准确把握面临的历史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遵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新时期、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编制了《习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确定了全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全面推进习水县“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范围
习水县行政区划范围内26个乡镇(街道)。
三、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四、目标任务
到2025年,生态环境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空气质量稳固提升,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环境质量全面提高,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稳步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各项环境质量指标稳定趋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在省、市下达的“十四五”总量减排目标范围内,治水、治气、治土、环境风险防控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突破。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持续加大,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立,绿色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生态环境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生态环保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完善,在巩固提升环境质量中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的成绩。
展望到2035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水环境质量巩固改善,空气质量稳固提升,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农村环境质量全面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绿色发展、酒旅并举的“旅居习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巩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高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五、主要内容
《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主要阐述了规划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全文共十二章,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为规划背景,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向新台阶、环境监管执法能力稳步提升、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稳中向好、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等方面总结了习水县“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同时,分析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及突出问题。
第二部分(第2章)为规划总则,主要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彰显特色、坚持政府主导,共治共享等基本原则,科学设置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四个方面共20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8项,预期性指标12项。
第三部分(第3-11章)为主要任务,主要确定了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协同治理,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施策,以巩固提升优良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综合治理,严控温室气体排放,高效推进碳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大气环境管理精细化管理。
二是深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强化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与水安全维护力度,构建绿色生态水网,促进水环境管理从污染防治为主逐步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推动水环境质量巩固加强、水生态功能持续优化、水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切实巩固赤水河流域水质治理成效,助力全流域碧水保卫战。
三是强化污染源头防控,保障土壤地下水安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和分类治理,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为着力点,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入推进农用地分类精细化管理,加强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保障全县土壤环境安全,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四是加强固废防治,构建“五废共治”治理格局。以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导向,推进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五大攻坚战,形成“五废共治”的固废污染治理格局。
五是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纵深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绿色发展。
六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及河湖生态管理,严格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深化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修复,切实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七是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坚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对重点风险源、危险废物、化学品等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防控措施,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
八是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培育绿色新动能,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协同提升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行业深度治理和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促进习水县产业迈向新台阶。
九是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加快健全环境治理责任体系、法制体系、市场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等体系建设,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第四部分(第12章)为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开展监督考核,健全投资机制、加大投融资力度等方面提出措施要求。重在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强化规划目标指标、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的监督评估,合力推进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