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掠过新栽的三角梅树苗,携来包装车间刚下线的酒瓶碰撞的清脆声响。
4月1日,在贵州中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现场,层叠的梯田式厂房和银白色酒罐在朝阳下折射光芒,塔吊高耸林立,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中赤酒业厂区。
位于中国酱酒核心产区——习水县回龙镇周家村境内的酱酒新成员,是习水县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白酒产区样板”的核心项目之一,中赤酒业万吨酱香型白酒(一期)工程正以“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速度,刷新着白酒产业项目建设的“习水速度”。
据了解,这里曾经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山地,最大高差达到103米。2022年2月,总投资50亿元的贵州中赤酒业万吨酱香型白酒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习水。2023年1月31日,该项目作为习水县第一季度重大项目之一启动建设,仅一年时间便完成13栋单体建筑及1座污水处理站建设,实现制酒车间、包装车间等核心设施投产。
厂区绿化。
“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接下来,工程主要实施的是厂区大门、体育场馆以及厂区绿化等收尾工作,预计今年6月完工。”中赤酒业工程部工程师陈可介绍,项目开工初期,每天近800名工人、50余台机械同步作业,实现了“快、好、低”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目标。开工当年年底,厂区的制酒车间、包装车间、酒罐库等重要设施便投入使用,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正如中赤酒业工程部工程师陈可所言,这片曾经最大高差103米的陡峭山地,一期项目全面建成后,中赤酒业7500吨的制酒产能和5.2万吨的储酒体量,将重塑赤水河酱酒产区的产业格局。
厂区酒罐。
酒气氤氲,人影攒动。在白酒生产方面,中赤酒业同样争分夺秒。在中赤酒业投入使用的制酒车间内,多名工人正进行二轮次取酒作业,蒸汽升腾中,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酱香。
白酒生产车间。
“结合酱酒生产高能耗的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创新。”中赤酒业生产部负责人陈长烨表示,厂区既坚持传承12987工艺精髓,也在用技术创新解决传统酿造的高耗能痛点,这种“建设与生产并行、传统与创新共振”的模式,成为习水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注脚。
中赤酒业厂区全景。
曾经沟壑纵横的荒坡,如今矗立起现代化酒企。站在厂区观景台俯瞰,已建成的酒罐库区银光闪烁,制酒车间酒香萦绕,中赤酒业这座现代酒企正以“双线并进”的速度,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淬炼出高质量发展样本。
记者:罗利飞 江勇
一审:张 川
二审:胡 旭
三审:罗 俊
终审:向小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