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车间,就被此起彼伏、有节奏的哐哐声吸引,只见连接原料通道的注塑机一字排开,上面的机械臂张牙舞爪,声势夺人。走近细看,原料和色母粒按一定参数配比被吸入机器后,十数秒间,一板成型的配件就被机械臂从模具内拔出,经传送带送至周转箱,静候在侧的工人利落地取件,开始检查……
2月28日下午,走进习水县温水镇白酒包装材料产业园区,贵州沣熠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正热火朝天地在生产一种不被大多数人注意的产品——瓶盖。然而,它迸发的经济活力,却让人赞叹: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25亿元,职工可以拿到5000元左右的月薪。
业绩骄人,公司负责人林喜坤忙中带乐。自入驻园区后,公司订单如雪花般飘来,机器和人都不得闲——机器24小时不停歇,工人两班倒,每天开来公司送货的物流车,就有10余辆之多。
“也算为乡村振兴做了点事情。”林喜坤告诉记者,150余名职工,大多数来自附近的农村,步行或者骑个电动车,最多20来分钟就可以回家。
产自乡镇,小小瓶盖科技含量却不低,工序近20多道、防伪更新迭代以年计,组成盖体的配件甚至超过了10个,在尺寸空间内凝聚人与机械的和谐相处、相互成就,让人惊叹工艺之美、设计之巧。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以及产线设计建设之初就将环保因素纳入考量,瓶盖制造过程实现了人的极大解放,空气中也不见粉尘,“苦大力”在这里不见踪影,蓝领“白领”化成为现实。记者发现,由于机器几乎完成了所有工作,制造工序间衔接流畅高效,工人在厂房里起的作用主要是检查机器操作精度。说是工人,更像是指挥员、检验员、监督员。男工、女工的绩效差异,在技能,不在体力。
“瓶盖生产,由制造转向‘智造’,能经受环评、产能、工业设计、供应链控制、人效等严格检验,才有竞标大公司订单的资格。” 林喜坤坦言,“这个行业,准入门槛其实并不低,受产品迭代设计影响,工艺控制点位数也急剧增加,越往高端走越要能紧跟研发,更新生产线、调整组装线。”
只要做得精,小配套也能成就好企业,隐形冠军思维在贵州沣熠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所在的母公司——沣熠刮拉瓶盖(四川)有限公司成功创立了断齿防伪盖、双(多)二维码关联技术瓶盖及第三代信息防伪RFID生产技术,拥有40余项国家专利。目前,已经成为五粮液、郎酒、习酒、茅台保健酒等知名酒企的重要合作伙伴,还连续多年荣获五粮液、郎酒股份优质战略、核心供应商殊荣。
据了解,2021年5月公司成立,2022年6月建成投产,2023年就成为年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贵州沣熠实现了坐火箭般的发展。
俗话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属于贵州沣熠的“好风”在哪里?
2019年,贵州省提出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不仅仅是白酒企业的事,白酒包装企业配套服务也要紧跟发展步伐。习水县抢抓机遇,将闲置的温水镇装备制造产业园“腾笼换鸟”,同时主动对接全国优秀包材企业,提供多重优惠招商政策,陆续招商引进多家企业入驻,产品涵盖纸箱、纸盒、瓶盖、酒瓶等,服务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的白酒产区。
一换思路天地宽,园区活力涌现,如今一期二期都已招满,园区内包装盒、酒瓶、瓶盖、飘带……一条条生产线围绕白酒形成了完整的包材产业链。2023年,习水包材配套企业年产值突破16 亿元。
贵州沣熠就是园区腾笼换鸟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林喜坤说,现在进园区的都想增厂房、扩产能,没及时进园的现在排号等别的地方腾退出来。“我们自己都想在园区再搞个库房,可惜没地方了,只能把主意打向别的地方喽!”
包材行业因酒而起,因酒而兴、因酒而荣。
2022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要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不少酒企闻讯开足马力扩大产能。
近年来,习水以经开区为核心,按照赤水河、桐梓河、同民河“一干两支流”规划布局,做强赤水河流域白酒核心产区,加快构建“2+3+N”白酒产业布局,打造中国优质酱酒基地,实现白酒产业集群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加持下,习水还提出了打造千亿级产区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30年,培育“万吨级”企业10家,产值突破1000亿,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在习水,酒是支柱产业,习水作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拥有白酒企业仅15家,有10家规划了万吨以上的产能。2023年,习水县白酒产能达18.6万千升,产量达16.2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46.8亿元。
此种情形下,围绕白酒首位产业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白酒包材行业、酿酒装备产业等延链产业有望在习水创造新的财富神话。
“这里以后几年无疑会越来越忙,我们都想抓住这个时代。”看向自己一手打造的贵州沣熠,林喜坤有点动容,公司的光明未来似乎在眼中闪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