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关怀版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遵义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工业发展
习酒集团: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字号: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酒集团牢记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8月2日,习酒集团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习酒召开。


这是继习酒集团科技中心大楼投运之后,召开的第二次科技创新会议,与“2022年科技创新论坛”相隔不足一年,可谓意义深远,习酒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中国白酒,虽称之为传统酿造产业,但科技创新含量不逊于其他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白酒累计申请专利30705项,其中包括18016项外观专利、7212项实用新型专利、5476项发明专利,并有大量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


从昔日的白酒作坊到如今的“两百亿酒企”,科技创新贯穿了习酒的每个关键历史时期,科技创新的基因已经刻在习酒人骨子里。站在新征程上,习酒集团用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习酒骨子里的基因


业内常常将1952年视为习酒厂的开端,但如果从科技的角度,1981年才是“习酒”的元年。可以简单理解为,1981年之前的习酒是“代工模式”,1981年之后才是“自研模式”。


1981年,贵州省科委将“酱香习酒的研制作”为重点科研项目确定下来,并拨给3万元科研经费。经过努力,于1981年又试制产了28.64吨, 1982年增加到38.91吨。1983年,酱香习酒产量达到46.11吨。



同年11月,在贵阳召开的鉴定会上,鉴定组对习酒的鉴定结论为:“ 贵州省习水酒厂试制酱香型习酒,经品尝、鉴定,认为该产品清澈透明,酱香明显,酒体醉厚爽净,具有酱香型的风格。试制成功,完成了计划任务的要求,可以投入生产。”


从某些角度而言,习酒是靠“科研起家”的。


当前,习酒·窖藏1988作为习酒的核心产品,面市十余年,坚守产品品质,年销售达到100亿,成为了高端白酒价位段的超级大单品,被广大消费者喻为“高端酱酒守门员。”


资料显示,之所以会取名窖藏1988,是因为酱香型习酒在1988年荣获国酒优质名酒、金爵奖的荣誉称号。


但如果从品质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从1983年到1988年,刚好是习酒从生产、存贮、勾调、出厂的时间。品质,始终是习酒自诞生以来的永恒命题。


所以,两次科技创新会议,其背后的逻辑呼之欲出:科技创新成就卓越品质。因为白酒的特殊性,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白酒的“科技感”本身并不具有消费吸引力,而白酒科技延伸出来的“体验感”才是引发兴趣消费的情感链接。


下面我们部分列举一下习酒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以便更好理解白酒科技感与体验感之间的关系。


2007年,技术攻关课题《提高习水大曲待装酒合格率》获国优QC成果奖;


2011年,技术中心参与完成《习酒窖藏1988新产品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技术中心牵头成立的技术攻关QC小组,因成功完成《提高酱香型轮次酒入库合格率》的技术攻关,被中国质量协会等命名为2012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2015年实验室通过CNAS资格认证,2022年投资过亿的科技中心大楼建成投用;


2021年,习酒科技成果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多年来,习酒共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梳理构建公司内部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参与《酱香型白酒质量要求》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团体标准30余项。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白酒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走上消费者餐桌,成为点缀消费者生活的美好因子。为此,对消费者负责、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成为习酒科创的主要动力和原因。


开辟科技创新赋能传统酿造新赛道


科技创新,时代是出卷人,习酒也是答卷人。


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企业就像一棵大树,创新就是大树的枝叶,如果树叶没有发出新芽,大树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无法再长高长大。任何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有一个基本特征——自我创新和革新能力比较强,离开创新,企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革新的过程。


窥斑见豹。习酒“十四五”技改(一期)项目耗资达83亿,仅科技中心大楼的建设就超过1亿。习酒高层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引进1000余万元先进科研仪器设备,建成投用行业先进的科技中心。



科技中心建成投运,标志着今后习酒集团科研环境资源保障更加充足、科研设备设施条件更加优越、科技创新发展配置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硬实力更加凸显。


走进习酒包装物流园,肉眼可见的是忙碌的习酒人,但忙碌的场景却与几年前截然不同。


因为习酒包装流水线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化,通过私域5G网络和工业物联网控制,员工由以前的操作员变成了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者和产线的把关人。产品下线后,智能堆垛机将产品整齐地堆好,AGV搬运机器人平稳地将产品送入库房。


这仅仅只是习酒5G+数字化工厂的一个场景。



包装物流园的投产,是习酒科技创新的真正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行业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和价值,带来了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人才结构等一系列转变。


对习酒而言,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生态链,不仅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在需求,也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提升习酒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总的来看,近十年来,习酒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深度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改革,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项,行业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27项,建立了15类200余项企业技术标准,拥有有效专利成果170余项。而在最近的这三年,“习酒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亿余元。”


据介绍,习酒包装物流园在智能化建设中,采用了私域5G网络,工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大量应用AGV搬运机器人、智能堆垛机等自动化设备。待装酒自动输酒阀陈系统、包装流水线智能镜像压盖系统、立体库自动堆垛机防摇摆技术等,都在业内实现了多个首次应用。


“多个首次应用”,短短六个字,道明习酒在科技创新方面不仅有巨大优势,许多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面。


习酒高层也多次明确表示过,全自动化包装线投用后,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满足了习酒在产能扩增上的用工需求。实施数字化转型,也能够快速响应消费升级后的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据悉,今年上半年,习酒集团荣获中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一等奖,《基于私有云的工业数据安全管控及应用方案》获中国工信部“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典型案例”。


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公布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获奖名单,习酒集团“5G数字化工厂在白酒行业的应用”成功上榜。


这就是科技创新对企业带来的显著提升,也是习酒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注解。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助推高质量发展


正所谓:人才立企、人才兴企、人才强企。



习酒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人才支撑是做强企业的关键。


企业发展,制度先行。在科技创新研讨会上,习酒制订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习酒集团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方案》等办法。


同时,习酒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对外合作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江南大学等7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开展技术开发项目合作。


实际上,多年来,习酒坚持科技引领、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而今天,习酒的科研合作“朋友圈”再次扩大,是习酒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科技”合作战略迈出的第一步,将开辟科技创新赋能传统酿造新赛道,为习酒科技创新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贵州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曾在习酒集团科技中心投运仪式上表示:“加大对习酒人才引进、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强与习酒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指导习酒科技成果奖申报。”


张德芹也用三个“关键词”为未来习酒指明了发展路径,那就是“走出去”“引进来”和“沉下去”。


例如,鼓励习酒人才走出去学习先进理念,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大胆引进人才,将为科研人才提供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等配套设施,全力支持科研工作;在制度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沉下去,解决科研团队的后顾之忧。


张德芹说:“习酒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质量上来,认认真真去研究、研发。该给你们的奖励、待遇一定会给。还会加大对人才的引进、机制的提升,你们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相应的配套设施,集团党委都会无条件支持。”


习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习酒集团新引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大学本科2500余人。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驱动创新。一个个推动习酒及白酒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锦囊妙方,印证着习酒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决心和勇气,为习酒竞逐科技创新发展大潮,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添有力新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