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
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2021年1月19日在习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李德华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0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全县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认真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兜住民生底线,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努力克服了减收增支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县人大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两全一强”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公共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28166万元,为年初预算520000万元的101.57%,同比增长21.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6838万元,为年初预算140000万元的104.88%,同比增长16.89%,其中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9.25%。
2.公共财政支出情况。2020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47677万元,为年初预算518517万元的105.62%,同比增长0.22%。
3.公共财政收支平衡情况。2020年全县可安排财力为64257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838万元,返还性收入1180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8438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2614万元,调入资金56338万元,动用上年结转资金586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47677万元,体制上解支出29097万元,补充预算稳定预算调节基金7704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8100万元。收支预算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1.政府基金收入情况。县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81834万元,为年初预算181600万元的100.13%,同比增长17.51%。
2.政府基金支出情况。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32975万元(含上级专项),为年初预算131826万元的176.73%,同比增长128.59%。
3.收支平衡情况。全县政府基金收入298568万元。其中县级基金收入为181834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260万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97659万元,新增抗疫特别国债转贷收入13211万元,动用上年结转资金3604万元。基金支出为232975万元,调出资金35000万元,上解支出2958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10万元,支出合计298568万元。收支预算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7388万元,为年初预算40637万元的116.61%,同比下降45.30%。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9648万元,为年初预算38949万元的101.79%,同比下降49.29%。收支减少的原因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上划市级统筹管理。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3290万元,为年初预算15042万元的88.35%,同比增长47.57%。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952万元,为年初预算8772万元的79.25%,同比增长154.09%。
3.收支平衡情况。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290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35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93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952万元,调出资金6338万元。收支预算平衡。
(五)其他事项说明
1.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省财政厅下达我县特殊转移支付直达资金18863万元,抗疫特别国债直达资金13211万元,按文件规定全部拨付到位并及时按进度支出。
2.2020年收回部门存量资金1492万元,统筹冲抵国库以前年度调度安排脱贫攻坚等重点民生支出项目,该科目年底结余为-925万元。
3.因年终决算新增上解支出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指标费29583万元,将已列基金支出29421万元指标调入预拨经费以后年度列支。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分地区政府债务限额的通知》(黔财债〔2020〕73号)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下达我县2020年政府债务限额1075551.31万元(一般债务限额578828.35万元,专项债务限额496722.96万元)。
2020年年初全县政府债务余额945682.3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552578.51万元,专项债务392459.00万元,政府或有债务644.85万元),2020年新增政府专项债券97659.00万元,偿还一般债券0.20万元、其他一般债务1.71万元,债务单位使用自有资金偿还政府或有债务644.85万元。截至2020年末全县政府债务余额1042694.6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552576.60万元,专项债务490118.00万元)。
根据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预警办法》测算各地市政府债务风险,我县2020年综合债务率、一般债务率、专项债务率均在警戒线以内,我县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2020年财政开展主要工作
2020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支出增长势头不减、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全面落实减税降税政策,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防风险的总体目标,发挥好财政管理职能,大力向上争取资金,确保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平稳发展。
(一)落实减税降费,强化收入征管。一是落实好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统筹推进减税降费和依法组织收入工作。二是扎实开展财税收入税源调研,建立税源联动管理机制。三是深入挖掘土地资产增收潜力,加大对土地出让收入入库的调度。
(二)兜牢民生底线,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障。整合各级资金共计5804万元,县级投入1380万元,用于抗击疫情有关支出,为疫情、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年整合使用中央、省、市、县财政涉农资金3.46亿元,安排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三是优先保障民生支出。2020年全年完成教育、科学技术、文体和社保等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40.9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4.69%。四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直达资金管理。共收到上级直达资金10.20亿元,确保资金投向符合政策规定,保障县乡财政稳健运行。
(三)严把预算收支,加大资金统筹。一是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防风险”的原则安排支出,严把各个支出关口,全年安排人员经费21.52亿元。二是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的项目支出。在年初预算基础上压缩部门专项8718万元,节省下来的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三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收回部门存量资金1492万元,冲抵国库以前年度调度安排脱贫攻坚等重点民生支出项目。四是加大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确保全年预算收支平衡。
(四)力推财政改革,强化绩效管理。一是全面实施财政电子票据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2020年开展26个重点项目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涉及资金34428万元。三是加大政府投资预算审计力度,2020年共计完成184个项目预算评审,送审金额为219432万元,审定金额为201947万元,审减金额为17485万元,审减率为7.97%。四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2020年全县政府采购共计执行100宗,采购预算20506万元,实际采购19041万元,节约资金1465万元,节约率为7.14%。
总体来看,2020年财政收入在政策性减收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压力下,财税部门通过强征管、盘存量、优结构、防风险等方式强化财政收支管理,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了今年经济平稳运行。
各位代表,虽然一年来的财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公共预算平衡压力加大。政策性刚性和基本民生支出增长额度远远大于公共财政预算增长额度,公共财政预算的平衡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的实现程度较高。二是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财政支付风险逐年增大。三是预算绩效的意识不高,评价体系不全。
四、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进一步树立过“苦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非急需、非刚性项目支出;着力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逐步完善全面绩效管理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提高理财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安排情况
2021年,全县预算遵循“积极稳妥、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节约、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具体编制情况如下:
1.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财政总收入安排607390万元,增长15.0%,增收79224万元。其中税务部门587590万元,财政部门19800万元(详见表二:2021年财政收入分税种预算情况表)。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61520万元,增长10.0%,增收14682万元。其中:税收收入133020万元,占公共财政收入82.36%。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503420万元(县本级安排322702万元,定项转移支付180718万元),下降8.08%,减支44257万元(详见表三:2021年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表、表四:2021年县级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表、表五: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县级支出明细表)。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上级专项资金不确定性。
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1年全县可安排财力为53519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52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28408万元(其中定项转移支付收入180718万元),调入资金3427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0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503420万元(含上级定项列收列支180718万元),体制上解支出31778万元,收支预算平衡(详见表八: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2021年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15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20000万元),上级专项收入3000万元(详见表十一:2021年县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表十二:2021年政府性基金项目支出预算表)。
2021年县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65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61304万元(其中环北大道PPP项目安排15000万元,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PPP项目安排3000万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500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4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债务还本支出1244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支出1825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4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1100万元。上级专项支出3000万元,调出资金28000万元平衡公共财政预算。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
2021年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45959万元,下降3.12%,减收142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81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9142万元(详见表十三: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表)。
2021年县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2202万元,增长6.44%,增支255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134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0860万元。本年度预算结余3757万元(表十四: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表)。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1642万元,下降5.79%,减收715万元。其中: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利润收入3239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股利(股息)收入75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653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支付贵州绿景新城公司办公楼租赁费6270万元)(详见表十五: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1642万元,其中安排用于国有企业化解债务4917万元,国有企业资本资金注入455万元,调出资金6270万元。收支平衡(表十六: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
5.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1545万元,同比增加3.34%,增加50万元,主要是部份公务车老化运行维护费增加。其中:因公出国(境)0万元,上年预算0万元;公务接待363万元,同比下降9.70%,减少3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182万元,同比增加8.14%,增支8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经费0万元,运行维护费1182万元(详见表六:2021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表)。
(三)其他情况说明
2021年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28000万元用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所有在2021年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基金中的支出安排,除必要人员经费和基本民生保障支出外,其他专项安排的支出按照政府性基金收入进度以收定支。
五、2021年财政主要工作和措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乘势而上,攻坚克难,进一步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兜住民生底线,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以坚持民生优先为根本,以优化支出结构为手段,保障重大政策和重点支出需要,以防范债务风险为底线,确保全县财政平稳运行,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一)挖掘潜力,促财政收入增长。在扶持全县重点企业、抓好重点税源的同时,积极为企业、个体商户等提供优质服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二)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切实兜牢“三保”政策底线。一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二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推行专项零基预算。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和低效支出,调整标准过高的支出。严控新设专项资金,取消到期专项及不属于公共财政保障范畴、不属于本部门职责、不属于县级财政事权的项目,继续保留的专项资金不得增加支出额度。三是坚持兜牢“三保”底线。各部门要统筹各类资金,优先保障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基本民生支出需求,落实“三保”支出责任,确保“三保”支出不留缺口。
(三)以人为本,促支出结构优化。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守住底线、完善制度和突出重点的要求,继续把民生作为优先支出方向,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70%以上。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进一步压缩会议、接待、车辆等“三公”经费支出,确保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津补贴和机关运转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继续完善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建设力度,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五保、养老保险等制度。
(四)巩固成果,促扶贫政策落实。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巩固发展脱贫成果。坚持“政府主导、全面统筹、规划引领、项目承载、集中投放”的原则,继续做好财政涉农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监督工作,2021年计划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以上,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将资金集中投入到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社会效益,切实增强贫困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保障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拓展绩效管理覆盖范围,从2021年起,将县级专项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进行绩效指标编制上报和批复,扩大预算部门均应编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范围。将各预算单位绩效目标设置、审核结果、绩效评价(评估)结果等作为预算申请与安排的必备要件和重要依据,强化结果应用。
(六)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完善债务管理责任机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千方百计确保债务本息按时偿还,确保不发生区域性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新时代财政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面完成2021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习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