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连绵起伏的葡萄园坡地舒展画卷;村后,苍翠沃野孕育生机。干净整洁的道路旁,绿树成荫、生机盎然——这就是如今的新光村。
新光村村容村貌。
新光村坐落于高山之上,过去,因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受到制约。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深入,村里基础设施全面提质:新建和改造小康路50公里、通村路14公里,建成5处人饮工程,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如今水泥路通组到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光村干净整洁的沥青路。
路通百业兴。58岁的村民司支平感慨:“以前穷得叮当响,现在路通灯亮,房子也亮堂了。”他靠养牛从3头发展到40头,如今正为儿子盖新房,日子越来越红火。
司支平修建的新房子。
近年来,新光村以“兴业人旺 璀璨新光”为目标,积极培养和引进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8人,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
天福养殖基地。
在天福养殖基地,两座现代化养猪场坐落于青山环抱之中。赵天福曾在外务工,为照顾家庭返乡创办天福养殖场,实现自动化养猪,现存栏4000头,还种植红粮和蔬菜,成为了村里致富带头人。
王林森家干净明亮的客厅。
同村的王林森,2018年返乡种植葡萄,规模从几亩逐步扩展至几十亩,并于近年将部分葡萄园转入村集体合作社,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发展。他的孩子也辞去了县城工作,回到家乡发展。依靠葡萄产业,去年他们一家还将2020年建起的新房装修好了,六口人其乐融融,享受葡萄产业带来的幸福生活。
从荒地到产业园的对比图。
葡萄是新光村的支柱产业,种植历史70年,面积达2600亩,占全村耕地61%以上。2022年,该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光村以巩固“一村一品”示范村为载体,不断加强产业示范引领,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葡萄种植基地、葡萄酒深加工厂、种养循环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
葡萄园里纵横交错的产业路。
但产业路未硬化、灌溉设施不足等问题曾制约发展。2025年1月,葡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启动,8月竣工。项目总投资536万元,建成产业路、机耕道、蓄水池等设施,覆盖600亩葡萄种植区,还带动10余名本地群众稳定就业。
葡萄园的工人正在采摘葡萄。
2024年,新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带动200户村民发展产业,户均增收0.85万元。
新光村漂亮的房屋。
“我们要讲好新光故事,打造葡萄产业‘新名片’,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为契机,宣传葡萄文化,拓宽葡萄深加工产品销路,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新光村党支部书记张峰表示。
记者:何小露 赵颖 王玺(见习)
一审:张 川
二审:胡 旭
三审:罗 俊
终审:向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