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寨镇石门村,曾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作为我县同时拥有两个国字号招牌的明星村,2023年,又获得一“国字”称号,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最美人间四月天,漫步于石门村乡间田野,春日的气息扑面而来,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石门村聚焦党组织建设、群众关切热点、乡村治理关键环节,通过党建筑堡垒、兴产业强人才、优服务转民风等方式,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的广度、深度、效度,积极推动深度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眼下的石门村,园区内的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村干部和村民们聚在一起,忙着辣椒育苗、“玉豆”套种,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每年到种植、采收、销售的农忙季节,村干部们帮助农户测量亩分、协助育苗、采摘分拣、打包装车,村级人才库得到了有效利用。”在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滕利敬看来,为农户提供帮助的过程,也是实现党建引领、人才驱动的最优解。
石门村狠抓党建引领,围绕选、育、用,实行“导师帮带”制,建立以“乡村振兴指导员+村级组织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乡村提调官”为核心的头雁队伍,融合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不断强化支部引领助力乡村治理。
在石门村村级人才库中,培养了退役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优秀农民工等六类优秀人员,共有党员44名,在今后的工作中,石门村还将充分发挥组织合力,拧成一股绳,同唱一首歌。
在石门村的产业园区,春耕、夏耘、秋收、冬种的农业生产随四季更迭,不论是红火双椒还是四色草莓,石门村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上一直“多点开花”。
近年来,石门村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串联红色文化、休闲避暑、农耕文化等产业,立足和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增添生态景观、休闲养生、娱乐等元素,发展县城周边游、假日游等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凭借地理优势及资源禀赋,配备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采摘园、蔬菜大棚、冷库等设施,2023年石门村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突破150万元,年带动在家半劳动力和弱劳动力就业4000余人次,年解决脱贫人口及防贫监测人口利益联结分红25.36万元。
“在议事亭畅所欲言,在积分超市兑换协助‘报酬’,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能不同程度参与。”70岁的村民倪正帮在晚年又重新感悟了“意气风发”。
用积分兑换礼品,是石门村“五微”工作法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石门村组建微治理平台,大力开展党建、法治宣传、德治协商等内容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同时,利用“党建+积分超市+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引导和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切实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和美石门。
2022年以来,石门村通过“五微”工作法,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新建人居环境提升项目1个,改造房屋54户,农户无偿出地修建污水处理设施32处,发现并调处矛盾纠纷5余起,排查上报各类信息500余条,安全隐患排查10余起。
“乡村治理,处处是学问,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描绘业兴、民富、村美的乡村新图景,在乡村治理的大舞台上,我们要努力做得更优秀、让石门变得更精彩!”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滕利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