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而凤栖梧桐”,这句古语为习水大坡镇田坝村的梧桐山民宿埋下了诗意伏笔。当秋日的晨雾还萦绕在山林,负氧离子已裹挟着草木清香涌入窗棂,陶渊明笔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田园愿景,在此化作触手可及的日常。
清晨的梧桐山从不缺惊喜。推开以“白鹭”“黄鹂”等灵鸟命名的客房窗户,晨雾如轻纱般缠绕着层叠梯田,将远处的山峦晕染成水墨长卷。民宿的每一处都藏着与自然共生的巧思。10座承载时光印记的老屋被精心重塑为10个诗意院落,木质骨架与雕花窗棂保留着传统民居的韵味,落地窗则将蓝天白云、稻浪翻滚的景致框成流动的画。
正午的餐桌是自然的味觉献礼。管家大姐端上的农家腊肉色泽红亮,带着柴火的烟火气,入口香而不腻;稻田里刚捕捞的稻花鱼简单烹煮便鲜味十足;菜园现摘的青菜清水焯过,裹挟着泥土芬芳的清甜在舌尖散开。这些无需复杂调料的菜肴,既是山民的用心之作,更是梧桐山1080米海拔上自然的本真味道。
在梧桐山的秋日时光,惬意从不被定义。你可以踩着丹霞石铺就的小径漫步,看云海在山间流转;也能参与石磨豆浆等农事体验,在亲子互动中找回童年乐趣;待到暮色四合,便坐在庭院藤椅上仰望星空,或是围炉夜话,重温《你好生活》等综艺在此记录的治愈时刻。
作为“隐居乡里”在贵州的首个共生项目,梧桐山民宿自2020年迎客以来,已成为习水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依托年平均20℃的宜人气候与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这里不仅吸引着川渝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更成为习水“旅游+”战略的生动实践——2024年习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9.79亿元,梧桐山正是这片土地文旅活力的缩影。
秋日的梧桐山,橙黄的果实挂满老柿树,鸟群在田间翻飞,鸭群在溪水里嬉戏,灶间的烟火徐徐上升……当城市的喧嚣被山林的静谧过滤,当紧绷的神经被清风舒缓,便读懂了“悠然见南山”的真谛。这个秋天,不妨逃离樊笼,来梧桐山民宿与山水为邻,在晨雾、鸟鸣与稻香中,把日子过成向往的模样。
记者 李富美 何小露
一审:张 川
二审:胡 旭
三审:罗 俊
终审:向小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