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关怀版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遵义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五年过渡期 习水新答卷 | 天隆:深山破茧成蝶 文旅点石成金
字号:

黔北群山深处的桃林镇天隆村,是昔日的省级深度贫困村之一,如今正以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百姓幸福的崭新画卷,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

这五年,是能人辈出、激活内生动力的五年。天隆村村民付虎云,在惠农政策的春风里,一头扎进烤烟种植的田野,不仅让撂荒地重焕生机,更将自家摸索的“致富经”变成全村的“增收策”,手把手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现在的政策好,机耕道直通烟地、烘烤设施更加完善,我们发展农业干劲更足。”付虎云乐呵呵地介绍,今年种植了110亩烤烟,纯利润在20万元以上。

在付虎云这些“土专家”“领头雁”的带动下,天隆村烟田连片,规模化烟农达20户,烟农的精气神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一股“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热潮在村里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五年,是推进文旅融合、让风景变“钱景”的五年。天隆村守着绿水青山,更懂得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挖自身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让乡村旅游成为撬动发展的“金杠杆”。

避暑余热刚刚散去,村民张绍伦便开始忙碌起来,收拾房间、购置床铺、整理环境卫生虽有点累,但看着曾经闲置的民房,摇身变成游客青睐的民宿;田间地头的农产品,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旅游商品;农家餐桌上的小吃,升级为吸引食客的特色美食,张绍伦脸上写满了幸福。“今年我的40个床位全部住满,后续很多游客来都没有房间,甚至有的游客就把明年的房间订购了。”张绍伦介绍,一年就干2个月,纯收入5万元以上,相比打工划算很多。

像张绍伦一样发展避暑旅游的在天隆村还有20余户,年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00万元。避暑旅游业的兴起,像一束光,照亮了更多产业的路——有机酒用高粱迎风生长,百亩李园硕果累累,千亩方竹笋亭亭玉立,万头生猪养殖场有序运转,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机器轰鸣,餐饮、住宿、运输等行业也随之繁荣。三年连续分红的喜悦,家门口就业创业的便利,让天隆村从无人问津的贫困村,蜕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示范村”,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五年,是夯实基础、筑牢幸福根基的五年。乡村要发展,基础是基石。天隆村用4300余万元的投入,铺就了43公里的希望之路,6个村民小组全部通上硬化路,7.5米宽的油路从桃林集镇蜿蜒至九坝镇山堡村,不仅连通了外界,更打通了村民的致富通道。“以前想赶个场都要看个‘期会’,现在想走就走,车子直接上门来接。”张大爷感慨道:“现在生活条件也好,收入也高了,环境更舒适了。”

同时,该村全力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一行动”,让生活垃圾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村庄清洁行动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巷道、绿意盎然的庭院,成了天隆村的新名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拔地而起,高速宽带与5G网络全覆盖,城里人的便捷生活,如今天隆村民也触手可及。“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文旅品质提升,升级民宿服务;持续壮大烤烟、方竹笋等产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同时,加强人才培育,引进文旅运营、电商直播等专业人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天隆村党支部书记陆安坤说道。

五年砥砺前行,五年春华秋实。天隆村的蜕变,是广大村民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是党的富民政策精准滴灌的体现。站在新的起点上,天隆村将继续保持奋进姿态,描绘更加灿烂的美好未来!

记者:谢永恒 江勇

一审:张 川

二审:胡 旭

三审:罗 俊

终审:向小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