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民镇兴隆村、红旗村,道路纵横交错,路面整洁;盎然春色逐渐铺满农田,乡村田野处处五彩斑斓,俯瞰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美不胜收。这是“以工代赈”项目的成果。
近年来,同民镇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充分利用实施国家以工代赈项目的机遇,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以工代赈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以工代赈”项目仍在继续,2月24日,走进同民镇胜利村“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务工群众正在对去年遭受特大暴雨损坏的产业路进行修复,凿碎石、搬运石块、加砌石坎忙而有序。
“这个项目不错,我们在家门口钱也挣了,路也修好了。”66岁的袁图远笑着说,退休五、六年了,作为老党员的他又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据了解,以工代赈是通过组织农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以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帮扶政策,政策初衷是让更多贫困群众和低收入人口参与工程建设,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激发其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为有效落实“以工代赈”这项农村扶贫政策,同民镇胜利村组建以村支两委、乡贤、老党员和群众为成员的项目管理理事会,把全村闲置劳动力按照年龄、工种等进行登记,并严格就业台账管理,吸纳更多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我们同民镇的以工代赈项目已经是连续两年实施了,今年的项目总投资136.54万元,主要对路面、堡坎进行修复,项目是2月9日开始动工建设,预计3月底全面完工,目前已经解决当地40余人就业,人均务工增收1.5万元以上。”同民镇公共管理办负责人王森健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