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 
关怀版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遵义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习水要闻
醉美习水 盛世国庆 | 习水:一杯酱酒醇,满城产业兴
字号:

国庆佳节之际,赤水河两岸酱香弥漫,习水经开区内机器轰鸣。作为贵州打造全国重要白酒生产基地的核心承载地,习水县近年来以白酒产业为引擎、工业升级为支撑,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攀升,在中国西部百强县排名跃升至第64位,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白酒产业集群发展

“全国每4瓶酱酒就有1瓶产自习水”,这一数据彰显着习水产区的行业分量。2024年,习水全力主攻白酒技改项目建设,习酒“十四五”规划一期、茅台和义兴3万吨、茅台同民坝一期、中赤酒业1万吨、联丰片区等10个重点白酒项目快速推进、相继建成投产,新增白酒产能2万吨。

在产业下行期,酱酒产量减少的背景下,习水依旧新增2万吨,进一步说明习水在进一步巩固酱酒产业产能领先的优势,也让行业看到习水产区的成长性。

产能与效益的跃升最直观,2022年习水白酒销售收入突破306.9亿元,2024 年产能已突破20万千升,产量达17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93亿元、税收97.9亿元,三年间销售收入增长近30%。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更让发展根基愈发坚实,温水、二郎两大包材产业园引进27家企业,2024年包材产值达13亿元,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0%;如今,习水酱香型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产区获评中国酒类流通与消费绿色推荐产区,“绿色主产区・酱酒新高地”的品牌名片愈发响亮。

工业多元升级

在白酒产业引领下,习水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齐头并进。能源领域的“富矿精开”成效显著,木担坝等煤矿通过技改提升单井规模,2024年完成原煤产量320万吨;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突破,建成勘探井10口,2024年产量达4500万立方米,丁山输气管道等设施为“气化习水”奠定基础。

循环经济与绿色转型成为工业升级的鲜明底色。贵州安酒斥资亿元升级环保设施,创新实施黄水与污水“分收分处”模式,将黄水转化为香精香料,沼气用于发电,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同民片区工业集中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采用国际领先的硫自养反硝化处理工艺,白酒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实现技术突破。与此同时,二郎电厂“灵活转网”项目、220kV绿洲变电站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更注入持续动力。2024年习水县实施重大项目 2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7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占比高达96.8%。习酒“十四五”规划一期、茅台和义兴3万吨技改等1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安酒3万吨、步长洞酿洞藏3万吨等续建项目稳步推进,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

产城融合共生

工业的蓬勃发展正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实实在在提升。2024年习水地区生产总值达300.2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184元、17667 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达7.7%。白酒产业带来的就业红利,推动城镇新业态蓬勃发展,而酒旅融合更开辟了富民新路径。

按照《习水县酒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习酒酒谷景区正全力申创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同民酒旅小镇加快建设。酿酒工坊体验、酱酒文创开发、经销商“返厂游”等产品不断丰富,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当地群众。

随着酒旅融合的深度推进、绿色转型的持续发力,以及重大项目的接续落地,习水必将在“绿色主产区・酱酒新高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更好地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向着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记者:张  川

一审:张 川

二审:胡 旭

三审:罗 俊

终审:向小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