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龙乡郁郁葱葱的林木之下,一丛丛中药材正蓬勃生长,宛如大自然亲手开具的一剂致富“药方”,让原本沉寂的青山化作了“点金”的宝藏。
4月2日,沿着连绵且蜿蜒如巨蟒盘绕的山路徐徐前行,记者踏入了双龙乡杨寺岩村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三五成群的药农们将掉落的枯枝拾起,垒成一座座小山。在他们身旁,嫩绿的药苗正怯生生地摇晃着“花脑袋”,向佝偻的播种者问好。
这片林下药田,是习水县奕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飞写就的“大地处方”。2023年,在外创业的他发现,随着城市人群亚健康问题凸显,传统地道药材需求猛增。“现在中药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就是我们发展的机遇。”于是,他带着积攒的客户资源返乡,把祖辈“靠山吃山”的智慧转化为产业——在600亩林间套种黄精、金果榄、淫羊藿等中药材。
在基地的淫羊藿品种中和试验区,野生淫羊藿高大粗壮,引进的则身形小巧,叶片细密紧凑,颜色也更显鲜嫩翠绿。李飞指着引进的药苗向记者介绍:“野生淫羊藿产量高但达不到制药标准,引进的药苗药性含量高,有效成分超过药点的7-8倍。于是我们做了一个中和改良试验,希望通过农科院的技术指导,在保障药性的同时也能提高产量。”说着,他轻轻拨开野生淫羊藿的枝叶,露出下方密密麻麻的根茎,满是期待。
晨雾还未散尽,70岁的陈昌才就扛着锄头进了杉木林。露水沾湿的林地里,一簇簇淫羊藿正舒展着翡翠般的嫩叶,不远处的工友沿山势排成蜿蜒曲线,传来断续的锄头落地声,惊起几只山雀。“从去年开始,农活不忙时就会来基地务工,120块钱一天当月结,虽然忙碌却很踏实。”
“数落叶、人拾柴、药生根。”站在半山腰望去,10多位银发农人散落在不同坡面,除草、培土等动作娴熟又充满干劲。午饭时间,随着一声吆喝,“开饭喽,大伙都来吃饭啦!” 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摘下手套,三两成群地朝着固定餐点走去。饭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和欢声笑语在上空萦绕,为午后的劳作积攒着新的能量。
双龙乡地处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地区,年平均气温12℃左右,森林覆盖率82%,土壤疏松且富含有机质,适合淫羊藿等中药材生长。这个被群山环抱的乡镇,正悄然续写着新的“采药记”。
“我们采用‘党支部+公司+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宣传动员群众参与中药材种植,实现黄精、金果榄等中药材规模化种植600余亩,帮助脱贫人口10人稳定就业,带动900以上人次就近就业,助推村级产业发展。”双龙乡杨寺岩村驻村第一书记金旭东说道。
昼夜更迭,林间的土壤便有了呼吸的轨迹。黄精嫩芽顶开山土,淫羊藿的根系日渐粗壮。那些曾经散落山野的点点药草,如今连缀成了乡村振兴的新脉络。
记者:刁苓沙 王烨 任奕欣(实习)
一审:张 川
二审:胡 旭
三审:罗 俊
终审:向小东